临床实践教学
实践模块化体系构建
打破原有学科体系,将学生所需的专业知识进行综合化、模块化设计,结合推拿医疗工作的实际需求,以职业岗位的需求为目标,分析学生应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来构建课程,突出课程的实践性与功能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理论课程突出推拿的原理、推拿与生物力学、康复医学的交叉优势,体现该学科的科学性。课程见习部分设置导向性模块、实践计划模块、工作情境模块。加强手法教学科学性与基础性的内涵与应用,与相关生物力学、康复医学知识点融合,体现实用性和综合性。
•导向性模块
目标:引导学生自我学习认识各种推拿手法操作和推拿的适应症,对其他两类课程中形成问题进行探讨,引导学生把经验型知识连贯起来并体系化。
内容:推拿、推拿学的定义及特点;推拿学的发展源流;推拿的作用原理和治疗原则。
•实践计划模块
目标:学生能明确治疗目标,选择合适的治疗手法并进行正确手法操作,着重能力的训练,初步形成临床思维策略。
内容:经络与腧穴;解剖与生理;生物力学;推拿功法;推拿手法;工作条件、体位、介质及热敷;异常情况的处理。
•工作情境模块
目标:进入真正工作场所,让学生亲自经历完整的诊疗或科研过程,整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治疗技能,构建临床思维策略。
内容:骨伤科疾病;內、妇、五官科疾病;小儿推拿;研究进展及小型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