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English| 返回首页 | 员工入口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岳阳科普 >>科普知识 >> 正文

岳阳科普

科普知识

【媒体视角】皮肤慢病人群如何冬病夏治?膳食调养有何秘诀?来听听专家详解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4-08-08
字号: + - 14

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潮湿、闷热的时段,今年的三伏天超长待机,初伏、中伏、末伏共计40天。眼下正处于三伏中最热中伏阶段,是“以热逼寒”的养生好时机,不少市民选择通过传统中医“冬病夏治”来治疗旧疾、固本培元。8月6日,由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指导,上海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和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主办,杨浦区卫生健康委员会、杨浦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杨浦区卫生健康监督所)和杨浦区长白新村街道办事处承办的“冬病夏治话健康”上海健康大讲堂活动在线上线下同步举办,我院皮肤科郭菲副主任医师受邀介绍冬病夏治理念在皮肤慢病管理中的应用。

中医学认为,人体的阳气“生于春,长于夏,收于秋,藏于冬”。阳气在冬季下降到最低点,人体容易遭受寒邪侵犯,导致阳气不足者身体机能下降,引发疾病。故而,在夏季这个自然界阳气最充足的季节、人体阳气最鼎盛的时候、气血流通最旺盛的时机,对冬季易发作或易加重的疾病施以助阳治疗,可使患者虚损的阳气恢复,达到治病的目的。同时,冬病夏治也可以为人体“储备”阳气,这样在秋冬时就不易被阴寒所伤,达到防病的目的。

“夏治”慢性皮肤病事半功倍

对于银屑病荨麻疹、慢性湿疹、冻疮等慢性皮肤病,在“三伏天”采用适宜的中医治疗方法,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通过针刺、艾灸、敷贴、耳尖放血、熏蒸、中药内服或外用等冬病夏治的治疗手段,可以调节人体免疫功能,使慢性皮肤疾病在秋冬季的复发次数减少或不发作。

“慢性皮肤病的冬病夏治,不仅能够减少疾病的复发次数或不再复发,还能减轻症状,达到不影响日常工作、学习和休息的目的。”郭菲介绍,“慢性皮肤病冬病夏治的疗程并不固定,要根据人群特点、病程等因素来决定。一般来说,儿童青少年或病程不长的患者,一个夏季接受3~5次治疗即可;对于中老年患者、病程较长、病情较重的患者来说,建议以3个夏季为一个治疗周期。”

微信图片_20240808172426.jpg

郭菲提醒,三伏贴是冬病夏治的一个常用方法,但不可避免的是,有一部分人会对药物出现过敏反应,出现红肿、红斑、瘙痒、水泡,甚至糜烂等严重情况。在发生过敏反应后,要立即tyc86太阳集团看过敏程度。在敷贴0.5~1小时后出现轻度红斑、瘙痒,可先将敷贴撕掉,若过敏反应在1小时内自行缓解,这种情况无需紧张,也不用就医;若出现中等程度的瘙痒,影响睡眠、坐卧不安时,应前往医院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过敏药膏,以局部缓解不适症状;一旦出现红斑、水疱,甚至皮肤糜烂的情况,撕掉敷贴后应立即前往医院接受专业处理,避免因炎热高温加重局部感染。

在上海,夏季通常湿热很重,真菌感染性疾病比较常见,如手癣、足癣、甲癣,或因手足癣感染继发皮肤红肿热痛。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用一些中药局部的熏洗或泡洗。郭菲介绍,我院的院内自制中药制剂“复方透骨草溶液”能够清热除湿、杀虫止痒,浸泡治疗后可软化角质,是夏季治疗角化型手足癣以及治疗手足干燥、脱屑、皲裂等的特效药物。如今,有很多患者会提前用药干预,对下一个阶段的复发有很大的改善作用。

冬病夏治不只是一种治疗手段,更是一种养生保健的理念。郭菲强调:“每个季节的养生要点各有侧重。随着一年四季的轮转,养生应当形成一个‘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闭环。日常生活中,大家要顺应时节变化,做到饮食有节、作息规律、适量运动、心情舒畅,将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同步配合调理,才会达到固本培元、养生防病的目标。”

转载自2024-08-07《新民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