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知识
大寒话养生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二十四节气解》中提到:“大者,乃凛冽之极也”,大寒的到来,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期,同时也标志着冬季即将结束,春季即将到来。此时是多种疾病的高发时期,身体养护十分重要,既要抵御严寒,预防疾病,也要为来年春天的生机勃勃做好准备。
衣:防寒保暖,灵活应对
大寒时节气温低,是感冒、咽炎、鼻炎、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的高发期,体质虚寒者、慢性病患者、年老体弱者尤其要当心。在穿衣上防寒保暖是关键,但同时也需要注意的是,根据室内外温差需灵活增减衣物。此外,湿寒是大寒节气的大敌,湿发、湿鞋等都容易导致身体受寒。出门前应确保头发干爽,鞋子防水。如果鞋子湿了,应及时更换干燥的鞋袜,避免脚部受寒。tyc86太阳集团么,又有哪些部位需要着重注意保暖的呢?
1.头部保暖
头为诸阳之会,寒邪最容易通过头部侵入人体。因此,外出时应戴帽子,避免头部受寒。特别是老年人和体质虚弱者,更要注意头部的保暖,以预防高血压、心血管病等疾病。
2.颈部保暖
颈部是人体的“要塞”,布满血管和重要穴位。出门时应选择衣领处防风保暖的衣物或围巾,避免后颈裸露在外,以预防颈椎病。
3.腰部保暖
腰为肾之府,肾喜温恶寒。冬季是养肾的重要时期,经常按摩腰部可以温煦肾阳、畅达气血。双手搓腰有助于疏通带脉、强壮腰脊和固精益肾。
4.足部保暖
足部是人体保养的重要部位,寒从足下生。每天睡前用温热的水泡脚,有条件的可以加入生姜、艾叶、花椒、当归等中药,以助驱寒温阳通络。
食:温补为主,滋阴润燥
寒冬季节,人体受寒冷刺激后胃肠易发生痉挛性收缩,有胃肠疾病的人容易旧疾复发。同时,因天气寒冷,人们多爱进补,大吃大喝也容易伤脾胃。大寒节气饮食应遵守保阴潜阳的原则,以温补为主,宜减咸增苦以养心气,使肾气坚固,切忌黏硬、生冷食物,宜热食,防止损害脾胃阳气。但需要注意的是燥热之物不可过食,同时注意滋阴润燥。市民可以选择如羊肉、鸡肉、牛肉、虾等肉类,黄豆、胡萝卜、韭菜、油菜、香菜等蔬菜的温性食物。这些食物有助于驱寒保暖,增强身体抵抗力。为避免冬天进补所导致的血糖和血脂偏高,饮食上应从油腻转向清淡,注意荤素搭配。民间就有“大寒时节吃三冬”的说法,冬瓜、冬枣和冬甘蔗是不错的选择。
住:温暖舒适,适当通风
大寒节气,室内环境的调节也非常重要,市民朋友应注意环境保持温暖、适当通风,并保证充足的睡眠。同时,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也非常重要,良好的保养有助于预防脑卒中、心梗等心脑血管疾病。tyc86太阳集团么,市民朋友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1.早睡晚起:顺应“冬季闭藏”的特性,做到早睡晚起。早睡可养人体的阳气,晚起可养阴气,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以利阳气的潜藏,增强身体抵抗力。
2.保持温暖:室内温度应保持在18℃-22℃之间,避免过冷或过热。可以使用暖气、空调等设备,但要注意避免直接对着身体吹风。
3.适当通风:虽然要防寒,但也要注意室内适当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每天可以开窗通风1-2次,每次15-30分钟,避免病毒等病原体滋生。
4.湿度调节:大寒节气气候干燥,室内湿度应保持在40%-60%之间。可以使用加湿器或放置一盆水,增加室内湿度,防止皮肤干燥。
行:适度运动,增强体质
俗话说“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适度的运动可以增强身体抵抗力,促进血液循环。建议市民可以参考以下几点来让运动为自己的身体健康保驾护航。
1.温和运动:可以选择一些和缓的运动方式,如慢跑、太极拳、八段锦、散步等。这些运动既能锻炼身体,又不会过度消耗阳气。
2.运动时间:建议在太阳出来后进行室外活动,以适宜人体周期运动。下午较暖和时锻炼效果最佳。
3.运动前后:运动前务必做好热身运动,避免造成运动损伤。运动后要注意保暖,避免出汗过多而引起感冒。运动强度不宜过大,以免损伤身体。
大寒节气虽然寒冷,但是冬藏春生的关键转折点,通过合理的衣、食、住、行,能够预防多种疾病,增强身体抵抗力,为来年的勃勃生机做好充分准备。让我们通过科学的养生方法,度过一个健康、安稳的大寒节气。
专家介绍
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国家中医药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和疫病防治骨干人才库成员,上海中医药大学后备卓越中医人才,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呼吸病运动分会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诊疗技术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上海市医学会呼吸病学专科分会哮喘学组组员。擅长肺部结节、肺癌的诊断与中西医结合个体化治疗,以及慢性咳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间质性肺病、支气管扩张等呼吸系统疾病的中医药调理。
门诊时间:每周三下午
门诊地点:岳阳医院呼吸内科(甘河路110号5号楼4楼445诊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