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English| 返回首页 | 员工入口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岳阳科普 >>科普知识 >> 正文

岳阳科普

科普知识

防未病治已病,冬病冬治两相宜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4-11-27
字号: + - 14

冬天是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人体阳气潜伏于内,气血运行相对缓慢,寒邪容易侵入人体,导致一些疾病的发生或加重。为防范疾病发生,古人创造性地提出:“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道出了冬季调养身体的重要性,而“冬病冬治”正是中医特有的治疗方法。冬令时节,我们除了运用膏方调补身体外,还可通过中药、针灸、穴位贴敷等中医外治疗法,有效预防和治疗疾病,提高人体抵抗力。

主要治疗方法

三九贴

“三九贴”是“冬病冬治”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根据中医“冬病夏治,夏病冬防,天人合一”的基础理论,在“三九”天(冬至后的三个九天)里,将配制好的中药碾磨成粉,制成膏药,分别贴在人体的特定穴位上,经几个小时的皮肤吸收后取下。这种方法能够持续激发穴位功能,刺激经络、温煦脏腑阳气、驱散内伏寒邪,从而增强体质和抗病能力。

三九灸

“三九灸”包括督脉灸、雷火灸、脐腹灸等,通过激发、扶助人体阳气,达到“以阳消阴”的效果。尤其对于体质偏虚、阳虚以及风寒湿型疼痛的患者,疗效更佳。

主要适应症

消化系统疾病:温阳散寒,调和脾胃

消化系统疾病,如脾胃虚寒所引起的胃肠疾病,包括慢性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等,往往因寒气侵袭或饮食不节而加重。在冬季,人体阳气内藏,是调理脾胃、温中散寒的最佳时机。

治疗方法:

1. 隔姜灸:选用生姜粉碎后制作成姜饼,敷盖于中脘、神阙等穴位,上覆艾柱灸,驱散脾胃寒气。

2. 中药透药:给予附子理中汤温中散寒的中药,以调和脾胃,改善消化功能。

微信图片_20241128165309.jpg

妇科疾病:温肾暖宫,活血调经

妇科疾病,如因体内存在寒邪所导致的宫寒、痛经、不孕等,同样适合采用冬病冬治的方法。冬季天气寒冷,寒邪最易伤及人体,尤其是女性,若阳气不足,寒邪更易乘虚而入,引发妇科疾病。

治疗方法:

1. 穴位贴敷:选用艾叶、附子等温阳药物,贴敷于关元、气海、三阴交等穴位,以温肾暖宫,活血调经。

2. 中药透药:以温经汤等温补肾阳、暖宫调经的中药进行定向透药,以改善宫寒症状。

微信图片_20241128165317.jpg

呼吸系统疾病:宣肺散寒,止咳平喘

冬季是呼吸系统疾病的高发季节,如感冒、流感、支气管炎、肺炎等。冬病冬治通过宣肺散寒、止咳平喘的方法,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

治疗方法:

1. 穴位贴敷:选用白芥子等宣肺散寒药物,贴敷于大椎、肺俞、风门等穴位,以宣肺散寒,止咳平喘。

2. 中药治疗:内服药物小青龙汤等温中化饮、宣肺散寒的中药,以改善呼吸道症状。

微信图片_20241128165321.jpg

风湿骨病:散寒除湿,通络止痛

风湿骨病在冬季易加重,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活动障碍等症状。冬病冬治通过散寒除湿、通络止痛的方法,可以有效缓解这些症状。

治疗方法:

1. 蜡疗:蜡疗具有较强而持久的热透入作用,故有利于血肿及渗出物的吸收,加速局部水肿消退,促进新陈代谢,以达到活血化瘀、散寒除痹、缓解腰腿痛之效。能有效地治疗扭挫伤、腰肌劳损等各种软件组织损伤、风湿和类风湿性关节炎,亦适用于手术愈合、四肢创伤后疤痕粘连、骨折后肿胀及恢复功能障碍等疾病。

2. 中药透药:选用具有活血通络,散寒除湿功效的药物组方,借助定向透药离子导入的方法,达到缓解疼痛的功效。

微信图片_20241128165328.jpg

阳虚体质人群:益肾通督、温阳散寒

阳虚体质人群主要表现为容易疲劳、畏寒怕冷、腰膝酸软、夜尿频繁、手脚冰凉、经常感冒等,其根本在于机体阳气不足,温煦、防御之力低下。冬病冬治能够针对性地给与扶阳治疗,明显改善身体的虚损状态。

治疗方法:

督脉灸:督脉灸主要是通过大面积深透的温热刺激作用,激发人体阳气、经络、调整气血,达到补气助阳、温经散寒、疏经通络、调节脏腑的功能,既可改善临床症状,又可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体质。

微信图片_20241128165340.jpg

门诊信息

传统医学二科 普通门诊

门诊时间:周一至周六全天、周日上午

门诊地点:大柏树总院5号楼6楼

治疗时间:周一至周六8:00-11:00、13:00-16:00

治疗地点:大柏树总院2号楼3楼治未病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