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English| 返回首页 | 员工入口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通知公告 >> 正文

新闻中心

通知公告

【公告】2025年度岳阳医院博士后研究人员招聘公告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4-12-04
字号: + - 14

一、医院介绍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是首批全国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是全国仅有的 2 家由中西医结合医院牵头的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之一,首批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建设单位、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输出医院(全国中西医结合类别医院唯一)。医院拥有国医大师、973首席科学家、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卫生健康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岐黄学者等众多高层次人才。

医院重视各学科人才梯队的建设,尤其为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了优质平台和保障,诚邀有创新学术潜质的青年才俊加入,大力提升中医、中药及中西医结合的学科内涵。

二、招聘基本条件

1. 具有博士学位,品学兼优,身体健康,年龄一般在35 周岁(含)以下、获得博士学位一般不超过三年。

2. 近三年在相关学术领域取得高水平学术成果,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篇及以上(SCI原创性研究论文影响因子3.0及以上者优先)。

3. 具体招收条件以各课题组要求为准。

三、薪资待遇

1. 博士后研究人员日常经费标准每人每年不低于30万元(税前),主要用于工资、津贴、社会保险、住房补贴等。享受时间以在站时间为准。

2. 博士后研究人员依托上海中医药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可申请国家“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国家资助博士后研究人员计划”、上海市“超级博士后”激励计划等,以及大学博士后相关人才项目。资助人才项目的经费与薪资叠加享受。

四、提交材料基本要求

1. 个人简历(包含个人基本信息、学习及工作经历等,需提供身份证正反面或护照、专业技术职称证书、学历及学位证书等证明材料的扫描件);

2. 科研成果总结(包含代表性论著、专利、科研奖励等,需提供成果扫描复印件);

3. 工作计划;

4. 本人认为有必要补充的其他相关材料。

五、联系方式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人事处

联系人:黄老师

联系电话:021-55981782-8213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甘河路110号岳阳医院8号楼214室

邮编:200437

邮箱:yyyyzpyx@163.com(邮件主题请标注“博士后应聘+姓名+应聘导师姓名”)

六、课题组介绍

周嘉导师课题组

图片 1.jpg

导师简介

周嘉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院长、心胸外科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导,首届上海杰出人才,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医务工匠,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兼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医师协会心胸外科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针灸学会针刺麻醉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院协会中医医院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中医药学会和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等职。

长期从事中西医结合心胸外科临床科研工作,是中国现代针刺麻醉临床领域的全国领军人物。在传承上世纪50年代末开始的针刺麻醉工作基础上改良创新,开创了“在心、肺、脑等手术中采用浅睡眠、自主呼吸状态下”的针药复合麻醉(现代针刺麻醉)技术,开启了我国针刺麻醉的创新发展期。承担了包括国家97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在内的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30余项目,发表国内核心期刊文章100余篇,SCI论文20余篇。领衔的 “针刺麻醉临床应用及研究”被列为上海中西医结合工作七十年特色和优势的四项探索中西医研究新模式之一。荣获中国中西医结合科技进步奖、中国医院协会技术进步奖、上海市科学技术普及奖、上海医学科技进步奖和上海中西医结合科技进步等科研奖励。

课题组简介

团队所在学科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上海市重点专科、上海市针灸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研究平台为国家中医传承创新中心、国家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试点项目、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输出医院、上海高水平地方高校创新团队等。

研究方向

针药复合麻醉技术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围绕针刺麻醉的科学问题,开展高质量的循证研究;围绕针刺麻醉镇痛、脏器保护和免疫调节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探讨针刺麻醉围术期效应机制。

招收条件

1. 热爱祖国,热爱中医药事业,品行端正,具有上进心和责任心,工作认真踏实,专业理论扎实,有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英文写作能力,能够独立展开工作;

2. 取得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

3. 年龄在35周岁以下(1990年1月1日以后出生),博士毕业不超过2年;

4. 有较好的科研成果,近3年内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IF 5分以上)以第一作者发表文章1篇及以上者优先;

5. 有独立申请、主持、完成相关研究项目经验者优先;

6. 符合上海中医药大学以及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其他有关博士后管理的规定。

课题组联系方式

联系人:王老师

联系电话:021-55981782-8105

邮箱:wangke8430@163.com(邮件主题请注明博士后应聘)

东贵荣导师课题组

图片 2.jpg

导师简介

东贵荣男,1950年11月。上海中医药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终身教授、首席专家、主任医师、上海市名中医东贵荣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导师,第五批、第六批和第七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导师。1993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国家有突出贡献优秀中青年专家和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优秀中青年专家,上海市医务工匠。

曾任全国针灸技术标准化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针灸学会针法灸法分会主任委员、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针灸学科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针灸专科带头人、全国中医中风病医疗中心带头人、国家973重大基础理论研究针刺镇痛与针刺麻醉项目专家组专家。

现任中国针灸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针灸学会针法灸法分会名誉主任委员、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中医针灸传承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针灸学会针灸传承基地主任及上海市针灸学会副理事长及针刺手法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中医临床重点专科(针灸科)带头人、国家华东地区区域性中医(针灸)诊疗中心带头人、上海市重点针灸专科带头人、上海市中西医结合临床重点学科脑病方向带头人。

黑龙江工作期间,曾任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第二医院院长、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院长、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针灸研究所所长,黑龙江省针灸学会会长、黑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疾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黑龙江省中医药学会神经疾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黑龙江省中医康复医学会名誉会长,以及长春中医药大学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特聘专家和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特聘专家。美国中医药学会和美国纽约州执照针灸医师联合公会专家顾问、加拿大国际针法灸法研究会副会长、加拿大安大略省中医学院教授、俄罗斯中医针灸学会高级顾问、新加坡中医学会咨询专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医针灸”代表性传承人张缙教授针刺手法传承人,海派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东氏针灸”第三代传承人。

自幼随父中医学徒,又相继哈尔滨医科大学和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毕业,获中西医结合心血管专业硕士和针灸专业博士学位,曾赴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学习。1994年拔尖晋升教授,1996年博士生导师,1999年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博士后合作导师及2013年中国中医科学院国家中医药传承博士后合作导师指导博士后研究人员3人。2002年黑龙江省名中医

践行“基础研究创新理论,临床研究创新针灸技术”宗旨,依据提出的“经络内联脑”理论,致力于针灸基础与临床双向性研究及其相关性研究。基础研究突出腧穴本质,经络与脏腑相关性功能网络研究,临床研究突出针刺效应特性规律与重大疾病临床针刺技术研究。鉴于提出的“脑和脊髓是腧穴及经络内联脏腑外络肢节的反馈调节中枢,即经络内联脑”理论,进行了一系列“穴敏性”的针刺效应的启动-传导-级联放大-穴敏化的腧穴本质和进行内关穴与心肌缺血双向性信号通路等相关研究,提出腧穴与脏腑及中枢之间的功能性网络性关系。通过内关穴与心肌靶器官信号通路的功能网络规律基础研究,建树了针刺“即刻效应、双向调节效应、时空效应、聚焦性和弥散性效应”等针刺效应特性规律。鉴于针灸解决临床重大疾病的关键性科学技术问题,进行了头穴针刺治疗急性脑出血临床研究,并建立了一整套临床针刺技术,打破了急性脑出血不能针刺尤其不能在头部针刺的禁区。采用大脑神经元细胞内电位技术揭示了针刺治疗中风瘫痪即刻效应机制为针刺解除了中风病灶对大脑神经细胞兴奋性抑制性泛化。研究包括五项国家自然基金,二项国家科技部支撑计划,二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二项上海市中医药重大项目,国家973重大基础理论研究子课题以及多项部市级课题。团队领衔和引导这一方向的前沿研究,五项成果获部市级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头穴透刺治疗急性脑出血技术”、“针刺治疗中风病瘫痪”、“阴阳调衡透刺针法治疗中风痉挛瘫”及“面瘫的针灸诊疗方案”等四项创新针刺技术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临床推广应用。获国家知识产权等专利4项。完成“毫针刺法及毫针手法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等国家标准三项。

鉴于针刺治疗急性中风病、顽固性复杂性面瘫、结节性痒疹及代谢性疾病等临床重大疑难疾病研究,建立了相关疾病的临床诊疗方案和路径。提出“脏腑、阴阳、气血、虚实”内伤病辨证法则,“辨证、时机、配穴、手法”临床针刺四大要素和“阴阳调衡,气血为先,任督为根,天癸统治”临床治疗大法等学术理论。

主编出版统编教材、专著、临床经验等著作10部,SCI及国家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学术观点被引用2000余次。《中国针灸》、《针刺研究》、《中华针灸杂志》、《上海针灸杂志》编委,《中医杂志》、《中华中医药杂志》论文评审委员。

致力于针灸传承,于上海,浙江,海南,山东,云南等地建立东贵荣全国名中医工作室,临床及基础研究培养人才150多人,包括博士后、博士硕士、名中医工作室继承人、国家中医药临床优秀人才以及“东氏针灸”传承人等。

推进学术发展,积极促进针灸学术和技术推广应用与交流,美国、加拿大、俄罗斯、新加坡、摩洛哥等国际十余国家和北京、上海、台湾等二十多个省市进行学术交流和技术推广。

课题组简介

团队拥有国家级专家,名中医,留美脑神经生物学专家,留美中西医结合专家、双博士后专家,国家优秀中医临床人才。

研究方向

腧穴特性及其针刺效应特性规律与中枢关系

招收条件

1. 具有博士学位,品学兼优,身体健康,年龄一般在 35 周岁(含)以下、获得博士学位一般不超过3年;

2. 近三年在相关领域具有影响力的高水平期刊上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 1 篇及以上(SCI 原创性研究论文影响因子 3.0 及以上者优先);

3. 如申请人在近三年取得高水平重要学术成果(如高水平学术论文、学术专著、发明专利等),入站条件可适当放宽;

4. 符合上海中医药大学以及岳阳医院其他有关博士后管理的规定。

出站要求

1. 主持一项省部级及以上课题;

2. 发表一篇中科院二区及以上文章。

课题组联系方式

联系人:周老师

联系电话:13122915620

邮箱:09zhou.09@163.com

李福伦导师课题组

图片 3.jpg

导师简介

李福伦,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任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医院党委副书记、科研副院长、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副主任。上海中医药大学讲席教授,第二海军军医大学中医系特聘教授,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博士后,海派夏氏皮肤科第五代传人、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水平重点学科“中西医结合临床”学科带头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青年岐黄学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皮肤病循证基地负责人,国家卫健委“十四五”规划教材《中西医结合皮肤与性病学》主编。入选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青年),上海市“曙光学者”。是首届中华中医药杂志社“求真学者”,上海市卫计委新兴交叉学科中药化学生物学学术带头人,上海市科委科技“启明星”。曾获上海市卫计委 “银蛇奖”(第十四届),受上海市人才发展基金,上海市卫计委“海派名医学术共同体”培养计划资助。目前兼任国家自然基金委同行评议人、《中华中医药杂志》青年编委、中国整形美容协会中医美容分会副会长,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皮肤科分会副会长,上海市中医药学会美容分会主任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科普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中医药学会周围血管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学会皮肤病分会委员兼秘书、上海市医师协会皮肤与性病科分会委员兼秘书等。

李福伦教授主要聚焦中医药防治创面愈合和慢性炎症性皮肤疾病的临床、教学与科研工作,是国内外较早系统地从TGF-β、Wnt信号通路多角度阐释中医“祛瘀生肌法”传统理论的实践者,对于祛瘀生肌法改善难愈性溃疡的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有着持续、进阶式研究发现及进展,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5 项,省部级课题20余项,第一/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00余篇(代表作为Nature Medicine, Journal of Investigative Dermatology, et al),他人正面引用累计超过500次。编写著作21部,其中主编7部,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8项,获正式授权17项(已成功转化3项,1270万元)研究成果在全国19家医院推广应用,先后获得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医学科技进步二等奖等20次科技奖励。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30余名,其中上海市科委启明星1名,扬帆计划3名,上海中医药大学和上海市优秀毕业生8名,团队入选上海市高校高峰高原计划,所在学科是国家中医区域诊疗中心,上海市中医皮肤病、中医美容主任委员所在单位,长三角地区的皮肤病盟主单位,连续 3 年获评“广州艾力彼”中国中医医院最佳研究型专科、位列 2021 年度中医医院学科(专科)学术影响力三甲。

作为沪上夏氏皮肤科科第五代传人、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李福伦教授将“祛瘀生肌法”、“凉血潜阳法”、“养血润燥法”等中医药特色疗法从基础研究转化为临床应用,在慢性难愈性溃疡、银屑病、特应性皮炎、慢性唇炎领域构建了多个中西医结合序贯诊疗技术,牵头《特应性皮炎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和《变应性接触性唇炎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两项指南。研究内容代表中医外科受邀在第11届世界中医药大会、日本中医药学会第15届全国大会等国际大型学术会议中演讲,个人年均诊治皮肤病门诊量超过5000人次/年,所在学科运用中医药技术诊治慢性皮肤溃疡、银屑病、特应性皮炎等难治性疾病具有一定声誉。

研究方向

方向一: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愈性皮肤溃疡、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特应性皮炎、银屑病等)的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

方向二:皮肤疾病临床诊疗技术与中药外用制剂研发与转化研究;

方向三:中西医结合治疗损容性皮肤病研究。

招收条件

(一)基本条件:

1. 拥护党的方针政策、遵纪守法、恪守学术道德规范、积极进取、踏实敬业;对科研工作有浓厚的兴趣和献身精神,热爱中医药事业,勇于接受挑战,富有团队合作精神;有较高的科研能力和英文写作能力,能熟练阅读专业文献并追踪学科发展前沿并独立撰写和发表论文,并在合作导师指导下独立开展工作;

2. 取得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

3. 以第一作者或者通讯作者身份发表过高质量论文;SCI论文IF > 5 者优先;

4. 年龄在35周岁以下,获得博士学位时间不超过3年。

(二)具体条件:

1. 具有中药学、药理学、细胞与分子生物学、中医学、临床医学、免疫学、中药药剂、制药工程等相关专业博士学位。

出站要求

1.在站期间获得局级及以上课题1项。

2.发表SCI论文,影响因子大于5分1篇以上。

课题组联系方式

联系人:朱老师

联系电话:18721868175

邮箱:jyzhu82@ shutcm.edu.cn (邮件主题请注明博士后应聘)

祝峻峰导师课题组

图片 4.jpg

导师简介

祝峻峰临床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肝病科主任,上海市中医药领军人才,肝硬化腹水(水臌病)上海市中医专病联盟负责人。兼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肝胆病分会常委副主任委员、全国中医肝病流派联盟秘书长、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上海市中医药学会肝病分会副主任委员。

主编《海上名医论治臌》(肝硬化腹水)、《积聚专辑》(肝硬化、肝癌)、《臌胀专辑》(肝硬化腹水),与徐列明教授共同主审上海文献馆系列中医书籍《臌胀》,并作为主要人员参与《肝硬化腹水中医诊疗指南(2023年)》、《肝硬化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2023年)》、《肝纤维化诊断及治疗共识(2019年)》、《肝硬化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中医干预指南(2022年)》、《积聚病中医诊疗指南(修订)(2022年)》等多项国家级指南及专家共识的制定;已发表论文110余篇,其中SCI收录11篇,主持国家及省部级等课题十余项和“上海市中医药事业三年行动计划”重大扶持项目——肝硬化腹水、重大临床疾病项目——肝癌,中医综合治疗项目——脂肪肝,非遗丁氏内科肝硬化腹水、肝癌优势病种建设。获上海中医药科技奖二等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上海中西医结合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多项奖励。

课题组简介

团队所在肝病科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西医协同旗舰科室,岳阳医院重点专科专病,是全国中医肝病流派联盟挂靠单位。设有刘华宝全国名中医工作室,祝峻峰赵钢教授岳阳名医工作室。研究平台为岳阳医院检验实验中心。

研究方向

1. 肝硬化腹水的临床及分子机制研究。

2. 抗肝纤维化创新中药研发及转化。

3. 酒精性肝炎创新中药研发及转化。

招收条件

1. 政治素质好,遵纪守法,身心健康,学风端正,具有良好的科研基础和发展潜力;

2. 国内外高水平大学或研究机构近3年毕业且获得博士学位的人员,品学兼优,身体健康,年龄一般不超过35周岁(含);

3. 近三年在相关领域具有影响力的高水平期刊上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篇及以上(review,case report, letter, meta分析除外。SCI原创性研究论文影响因子3.0及以上)。

出站要求

在站期间,以第一作者、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为第一单位、至少有一名通讯作者是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在岗人员,在相关领域具有影响力的高水平期刊上发表SCI(E)、SSCI、CSSCI论文1篇及以上(SCI原创性研究论文累计影响因子达5.0),且出站论文须为在站期间相关研究的研究性论文。

课题组联系方式

联系人:谢老师

联系电话:15692109856

邮箱:xhn2021@163.com(邮件主题请注明博士后应聘)

龚亚斌导师课题组

图片 5.jpg

导师简介

龚亚斌,主任医师, 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现任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肿瘤科支部书记,肿瘤一科(内科)科主任;兼任世界中医药联合会肿瘤康复专委会副会长,中国抗癌协会中西整合脑胶质瘤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肿瘤分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常委兼副秘书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专委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中西整合肺癌专委会常委,中国抗癌协会中西整合宫颈癌专委会常委,上海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常委,上海市抗癌协会第一届肿瘤药物安全管理专委会常委,上海市抗癌协会第一届肿瘤肾脏病学专委会常委,上海市医学会肿瘤内科专委会委员等。以“扶正治癌”学术思想为指导 ,传承 “养精解毒理论” 分阶段开展肺癌中医药治疗临床及基础研究20余年。创新“内病外治”治疗理念,发挥中医外治优势进行症状管理;注重临床转化,开展具有延缓肺癌靶向耐药作用的中药复方耐药机理及靶点探索。入选第五批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项目,先后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2项、上海市自然基金2项等各级科研项目16项;出版著作10部。授权专利5项,成果奖5项。

课题组简介

肿瘤一科(内科)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循证医学中心肿瘤专病循证能力建设单位、上海市卫健委肺癌中医诊疗身心全程管理创新试点建设单位和肺部肿瘤中西医临床协作试点单位,国家(华东)区域中医肿瘤诊疗中心成员单位、上海市炎癌转化病证生物学前沿科学研究中心,上海市中医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核心单位。学科以肿瘤患者“活得好、活得长”为目标,积极开展中西医优势整合治疗,如胸腹腔热灌注化疗等特色治疗,中药外治胸腹水和化疗诱导的周围神经病变、特色疗法( 针药结合、音乐疗法和康复功法),中医药结合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减毒增效。近5年获得包括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青年基金等国家级项目 10 项省部级 12 项、局级16 项、国家新药临床研究项目3项,其他横向课颖多项,共计50余项;总经费近3000 万元。

研究方向

方向一:中药抗非小细胞肺癌靶向耐药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方向二:药物及非药物疗法治疗恶性肿瘤相关临床症状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招收条件

1.具有博士学位,品学兼优,身体健康,年龄一般在35周岁(含)以下,获得博士学位一般不超过3年;

2.具有临床医学、中医学、中药/药理学、生物学、药学等相关专业博士学位;

3.近三年在相关领域具有影响力的高水平期刊上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2篇及以上(SCI原创性研究论文影响因子5.0及以上者优先),能在合作导师指导下独立开展工作;

4.如申请人在近三年取得高水平重要学术成果(如高水平学术论文、学术专著、发明专利等),入站条件可适当放宽;

5.符合上海中医药大学以及岳阳医院其他有关博士后管理的规定。

出站要求

在站期间,以第一作者、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为第一单位、至少有一名通讯作者是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在岗人员,在相关领域具有影响力的高水平期刊上发表SCI(E)、SSCI、CSSCI论文1篇及以上(SCI原创性研究论文累计影响因子达5.0),且出站论文须为在站期间相关研究的研究性论文。

课题组联系方式

联系人:焦老师

联系电话:18917073253

邮箱:jlj969@163.com

韩燕导师课题组

图片 6.jpg

导师简介

韩燕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研究所所长,神经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美国Wake-Forest University卒中中心访问学者,国家教育部青年骨干教师,上海市卫生健康领军人才,上海市浦江人才,第二军医大学教学先进个人。

兼任上海卒中学会副秘书长,上海卒中学会中西医结合分会主任委员,中国药学会微循环药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第一或通讯作者在Hypertension、Clinical Nuclear Medicine、Translational Stroke Research等杂志发表SCI论文40余篇,参编著作5部,申请专利3项。第一位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项目子课题、上海市申康重大临床项目疑难疾病精准诊治公关、上海市科委、上海中发办三年行动计划、上海市卫生局中医药科研重大项目等十余项课题。获得上海中西医结合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等多项奖励。

课题组简介

本课题组主要针对脑血管病和认知损害及脑衰老相关的神经科学、临床神经病学开展研究。课题组拥有国际先进的荧光显微切片断层成像设备(fMOST),可全自动的获取全脑范围内单个神经元形态和精细血管结构的变化。在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小血管病、针灸结合草药对神经系统退行性病的神经可塑性作用机制、脑血管病神经影像学等领域开展了大量临床及基础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临床队列研究,脑小血管病发病机制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管病、认知障碍和运动神经元病临床与基础研究,包括脑网络在内的神经影像学研究,中药药理研究等。

研究方向

以脑血管病和认知损害及脑衰老相关的神经科学、临床神经病学为主要研究方向,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临床RCT试验、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管病临床和基础研究,脑血管病的神经影像学研究、中药药理研究等。

研究平台

1.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2.复旦大学脑与类脑研究院;

3. 复旦大学复杂体系多尺度研究院;

4. 上海张江国际影像中心;

5. 上海中医药大学交叉科学研究院。

招收条件

1. 良好的神经科学、药理学或神经影像基础;

2. 较强的英文文献阅读能力,近3年发表第一作者SCl论文 IF≥4.0分的2篇及以上;或者IF≥7.0分的1篇及以上;

3. 有较强科研能力,实验能力;

4. 身心健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5. 符合上海中医药大学以及岳阳医院其他有关博士后管理的规定。

课题组联系方式

联系人:韩老师

联系电话:18917510069 

邮箱:hanyan.2006@aliyun.com

李欣导师课题组

图片 7.jpg

导师简介

李欣主任医师,副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皮肤科主任,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皮肤病研究所副所长,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上海市名中医李斌教授继承人。兼任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副主编,“十四五”普通高等教育研究生规划教材《中医皮肤病学》副主编;《中国银屑病诊疗指南》编写专家委员会委员兼秘书;上海医药行业协会皮肤健康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青委会委员、皮肤科分会常委兼青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委会委员兼秘书。

入选中华中医药学会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首届“雏鹰计划”,上海市曙光学者,上海市青年拔尖人才,上海市“医苑新星”杰出青年医学人才,上海市浦江人才,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等人才计划10项;荣获2023年上海市健康科普新锐人物、健康科普青年英才能力提升专项,2022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中青年创新人才奖、中国银屑病防诊治领域明日之星奖、上海市卫生系统青年人才最高荣誉第十七届“银蛇奖”。连续入选中国皮肤病领域学术影响力100强(2020第77位,2023第58位)。入选2024年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

主要从事银屑病、特应性皮炎中医临床与基础研究,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4项,上海市科委、教委、卫健委等等科研课题11项。近五年在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Autoimmunity Reviews,Journal of the European Academy of Dermatology and Venereology等发表论文65篇,其中第一或通讯作者SCI收录论文52篇(第一/通讯累计IF>350分,单篇最高IF=21分),主编著作5部,副主编6部;已获专利授权8项。研究成果荣获上海市中西医结合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一);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排名第三);国家卫健委首届全国卫生健康行业青年创新大赛金奖(排名第一)等科研奖励8项。

课题组简介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皮肤科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现代化专项(2018YFC1705300)银屑病方向牵头单位,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拓展病种(银屑病)所在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区域诊疗中心(中医皮肤)、临床优势专科,“十二五”重点专科、重点学科(验收优秀),长三角中医皮肤病专科联盟盟主单位、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银屑病规范化诊疗中心,在中医药防治炎症性皮肤病领域实力雄厚。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皮肤病研究挂靠于岳阳医院皮肤科。该研究所为全国中医系统首家中医药大学直属皮肤病研究所,下设皮肤临床、皮肤免疫、皮肤病理活研究室,拥有5个专职科研人员。

研究方向

中医药防治炎症性皮肤病

研究平台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皮肤科/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皮肤病研究所。

招收条件

1. 拥护党的方针政策、遵纪守法、恪守学术道德规范;对科研工作有浓厚的兴趣和献身精神,有团队合作精神,热爱中医药事业;有较高的科研能力和英文写作能力;

2. 取得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

3. 以第一作者或者通讯作者身份发表过高质量论文;SCI论著IF > 10分者优先;

4. 年龄在35周岁以下,获得博士学位时间不超过3年;

5. 具有细胞与分子生物学、中医学、临床医学、免疫学、中药药剂等相关专业博士学位。

课题组联系方式:

联系人:孙老师

联系电话:17701791857

邮箱:dr_xiaoying@126.com(邮件主题请注明博士后招聘)

李璟导师课题组

图片 8.jpg

导师简介

李璟1968年8月生,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名中医,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科主任、针灸教研室主任,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术荣誉体系特聘教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华东区域中医(针灸)诊疗中心负责人,国家973计划灸法项目骨干成员,上海市临床重点专科带头人,全国优秀中医药临床人才,上海市中医药领军人才,上海市高层次针推伤人才,上海市住院/专科医师培养针灸学组组长。兼任中国针灸学会皮内针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针灸联合会套管针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上海市埋线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针灸学会灸法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李璟主任长期从事中医针灸临床与基础研究,在针灸治疗临床胃肠疾病、骨关节病变技术及其生物学基础方面做出创新性贡献,获国家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等奖,上海市优秀发明选拔赛职工技术创新成果铜奖等各级奖项。主持国家科学自然基金面上项目及省部级项目10余项,获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0余项,发表论文90余篇(包括SCI);担任人民卫生出版社创新教材《灸法实践教程》主编,国家十四五规划教材《刺法灸法学》、《针灸医籍选读》两部教材副主编,参编国家十二五、十三五规划教材《刺法灸法学》,《针刀治疗学》《针灸学临床研究》等。带领团队获全国教学竞赛二等奖,2017年获上海中医药大学优秀教学团队荣誉称号等。获校级教学成果奖1项,2023年获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创新成果奖。

课题组简介

岳阳医院针灸学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华东区域中医(针灸)诊疗中心建设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教育部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国家中管局中医药重点学科,长三角区域针灸联盟主任单位,上海市针灸重点学科建设单位,上海针灸临床研究中心建设单位,上海中医针灸推拿临床医学中心,国际针灸培训中心基地,中国针灸学会针灸传承基地建设单位,上海市住院/专科医师培养针灸学组组长单位。

研究方向

1.针灸治疗胃肠相关疾病的临床与机理研究

2.针灸防治肿瘤的临床及炎癌转化机理研究

3.针灸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临床与机理研究

招收条件

1. 具有博士学位,品学兼优,身体健康,年龄一般在32周岁(含)以下,获得博士学位一般不超过三年。

2. 具有较强的独立开展科研的能力,从事过相关课题研究,近3年在相关领域具有影响力的高水平期刊上以第一作者发表原创性研究论文2篇(总IF>5.0)及以上,具有中医学、生物学、神经科学及多组学研究背景者优先。

3. 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

课题组联系方式

联系人:吴老师 

联系电话:18801970662 

邮箱:384606797@qq.com(邮件主题请注明博士后应聘)

彭煜导师课题组

图片 9.jpg

导师简介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兼任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男科分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男科分会常务委员,中国中药协会男科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性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市中医药学会男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泌尿外科质控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医师协会男科分会委员等。上海市中医药领军人才,第一完成人获得上海市中西医结合科技成果一等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SCI收录10篇,主编出版专著二本,获得专利授权二项。团队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药治疗前列腺癌的分子机制和药理作用研究,中医理论指导下前列腺癌转移的分子机制及治疗靶点研究。

研究方向

方向一:中药治疗前列腺癌的分子机制研究

方向二:中药治疗前列腺癌的药理作用研究

方向三:中医理论指导下前列腺癌转移的分子机制及治疗靶点研究

研究平台

1. 上海中医药大学

2.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3. 彭培初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

招收条件

1. 热爱祖国,热爱中医药事业,品行端正,具有强烈的上进心和责任心;工作认真踏实,专业理论扎实,富有团队合作精神;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英文写作能力,能够独立开展工作;

2. 取得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

3. 具有中医学、临床医学、中药/药理学、免疫学、细胞与分子生物学、中药药剂、制药工程等相关专业背景;

4. 年龄在35周岁以下,获得博士学位不超过3年;

5. 近3年在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研究邻域具有影响力的高水平期刊上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1篇及以上(SCI原创性研究论文且影响因子大于3分者优先);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实验能力,能独立开展科研工作;

6. 符合上海中医药大学以及岳阳医院其他有关博士后管理的规定。

课题组联系方式

联系人:朱老师

联系电话:18121202509

邮箱:zwjmnk@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