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知识
潜藏的“血管危机”——腹主动脉瘤
突发腹痛、腰疼,除了考虑常见的泌尿系统和消化系统疾病外,还有一种疾病也需高度警惕,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颗“不定时炸弹”——腹主动脉瘤。
什么是腹主动脉瘤
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是指腹主动脉局限性扩张≥50%正常动脉直径。参照国外诊断标准,腹主动脉直径>30 mm时,临床可诊断为AAA。高龄、男性、阳性家族史和长期吸烟者的AAA发生率相应增高。破裂性AAA病死率高达90%。AAA破裂的相关因素除瘤体直径外,还包括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长期吸烟、女性及阳性家族史等。
哪些人群需要手术
1. 瘤体的大小
男性AAA直径>5.0 cm,女性>4.5 cm者即建议行手术治疗。
2. 瘤体的生长速度
如果AAA瘤体直径增长速度过快(每年增长>10 mm),则不论瘤体大小,都需尽早行手术治疗。
3. 临床表现
如患者出现因动脉瘤引起的疼痛,AAA存在先兆破裂风险或者已经破裂者,也建议及时手术治疗。
4. 是否有血栓脱落
如瘤腔血栓脱落引起栓塞,则建议及时手术治疗。
此外,患者的年龄、性别、伴随疾病、预期寿命、瘤体形态和器官组织受压等也是决定是否手术的影响因素。
93岁的吴爷爷10年前曾患腹主动脉瘤并接受支架手术,前不久,逐渐加重的腰痛伴右下腹痛让他和家人再次紧张起来。他们慕名来到我院血管外科就诊。经检tyc86太阳集团,吴爷爷的腹主动脉瘤腔内造影剂渗入,原有支架破裂,形成“I型内漏”,瘤体随时可能破裂大出血!血管外科团队果断为其再次实施腹主动脉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成功“拆弹”,挽救生命。
手术方案有哪些
AAA切除和人造血管移植术是AAA的经典开放修复术(open repair)。对于全身状况良好、可以耐受手术的AAA病人,开放修复术是治疗的标准术式。AAA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bdominal aortic repair,EVAR)由于微创、安全等优势越来越多地被用于临床,可应用于不适宜行开放手术的高危病人。由于EVAR可避免腹部长切口,加之血管入路完全穿刺技术的日益成熟,明显减少手术创伤和缩短住院时间,尤其适用于合并严重心肺功能不全及其他高危因素的病人。
什么是“内漏”
内漏是指移植物植入后仍有血液持续流入被封闭的动脉瘤囊内,提示未能完全将动脉瘤隔绝于主动脉循环之外,是EVAR术后主要并发症之一。内漏可分为5种类型:Ⅰ型内漏指由于近段或远段锚定区封闭失败导致血流进入瘤腔。Ⅰ型内漏引起的瘤腔内压力较高,容易导致瘤体破裂。Ⅱ型内漏指通过分支动脉(如腰动脉、肠系膜下动脉、髂内动脉和副肾动脉等)返血进入瘤腔,发生率约20%~40%。Ⅲ型内漏指来自支架血管的破损或移植物接口。Ⅳ型内漏指由于移植物通透性不良引起的血液渗漏。此外,还发现部分病人EVAR术后瘤腔持续增大,但常规CT扫描未发现明显的内漏,有研究称其为内张力,即Ⅴ型内漏。对于内张力持续存在,随访前后对比发现动脉瘤显著增大(>1 cm)者,建议使用超声造影做进一步诊断评估,并根据病人自身情况进行外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