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知识
立春话养生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立春,二十四节气之首,标志着春季的开始,温度逐渐回升、日照时间延长,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立春时节的养生应顺应自然界的生长之气,注重调养肝脏,保持良好情绪,以促进气血的流畅和身体的健康,为身心进入全新的一年开个好头。
衣:选择适宜的衣物以适应温度波动
根据气象数据,立春时节的平均气温通常在5至10摄氏度之间,但日温差可达到10摄氏度以上。立春时节市民朋友要根据气温的波动选择方便灵活穿脱的衣物。可采用洋葱式穿衣法,即多层衣物叠加,便于根据温度变化适时增减。早晨或傍晚气温较低时,可以穿上保暖的外套或毛衣;中午阳光充足时,则可以适当减少衣物,以避免过热,要让衣物成为自己的温度调节器。
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多食辛少食酸
春季是自然界万物生长的时期,新陈代谢较冬季旺盛,建议市民可以通过饮食来促进身体的更新与生长。其中新鲜蔬菜和水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能够帮助人体清除冬季积累的毒素,增强免疫力。
在具体选择上,应该优先考虑富含维生素C和抗氧化物质的蔬菜和水果,如柑橘类水果、草莓、菠菜和西兰花等。维生素C不仅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还能促进皮肤健康,对抗春季多发的感冒、皮肤过敏等疾病。此外,春季的绿叶菜还含有丰富的叶绿素和纤维素,有助于肝脏排毒,促进新陈代谢。
在饮食习惯上,建议每日至少摄入五种新鲜蔬菜和水果,以确保营养均衡。同时,可以尝试将这些食材融入日常饮食中,如蔬菜沙拉、水果拼盘,或是在烹饪或制作下午茶时加入新鲜的蔬菜,如菠菜炒鸡蛋、草莓奶昔等。这样的饮食不仅能够满足味蕾的需求,还能为身体提供必需的营养素,帮助人们更好地适应春季的气候变化,达到养生的目的。
中医五味,有辛甘化阳、酸甘化阴之说,辛味生发,酸味收敛,立春时节阳气生发,应多吃辛甘发散之品,如红枣、豆豉、葱、香菜、花生等,少吃酸味食物。此外春季脾胃功能更弱,可适食健脾养胃之物,如山药、茯苓等。
住:打造舒适干净的居住环境
1.调整室内温度和湿度
室内温度宜保持在18至22摄氏度之间,这是一个令人舒适的温度区间。而湿度方面,建议维持在40%至60%的相对湿度。居家环境可以根据当地气候的具体情况,使用加湿器或室内植物调节湿度。此外,适时开窗通风,引入新鲜空气,促进室内空气流通,也是春季养生不可忽视的一环。春天是希望的季节,通过科学调节室内环境,我们不仅能够享受春天带来的舒适,还能为身体的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
2.保持家居清洁
春季万物复苏,湿度相对增加,尤其南方地区,容易滋生细菌和霉菌,因此,保持家居环境的清洁卫生对于预防春季常见疾病,如感冒、过敏等具有重要意义。家居清洁不仅能够营造一个舒适、健康的生活空间,还能通过减少污染物的暴露,提升居住者的整体健康水平。建议定期清扫和消毒,有效降低室内空气中的尘螨和花粉浓度,这对于过敏体质的人群也尤为重要。
行:锻炼、作息、养生习惯
1.户外活动
春季相较冬季,可适当增加运动,市民可以根据自身年龄体力及疾病情况,选择有益身心的有氧运动,如慢跑、散步、太极等,既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同时也有助于调节情绪,释放压力。在进行户外活动时,应及时注意天气变化,避免在大风、寒冷或雨雪天气中进行,以免受凉感冒。此外,需要提醒市民的是,春季阳光明媚,紫外线强度逐渐增强,户外活动时应做好防晒以保护皮肤和眼睛免受紫外线伤害。
2.室内健身
室内健身,瑜伽、普拉提或室内慢跑等都是不错的选择,能够帮助人们舒展身体、促进血液循环、调节情绪,释放冬季积累的压力。室内健身时长建议控制在30至45分钟,以避免过度疲劳,保持运动的持续性和趣味性。
3.作息时间
冬季的养生要求早睡晚起,但春季则不然,市民需要调整作息时间,建议早睡早起,顺应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自然规律的同时,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每晚睡眠时间少于6小时的人群,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会增加。而充足的睡眠也有助于增强免疫系统功能,提高身体对疾病的抵抗力。因此,在立春时节,市民们也要将好好睡觉放在心上,漫漫长夜不要熬,保质保量睡好觉。
4.情绪调节与音乐养生
立春时节,日照时间变长,而阳光能够促进人体分泌血清素,血清素能够起到提升情绪的作用。建议市民在立春时节增加户外活动的时间,尤其是阳光明媚的好天气,让身心向阳,眼里有光。
中医五脏之“肝”与情绪调节密切相关,五音入五脏,市民可以通过特定的音阶和旋律来调畅情志,立春时节可多听以角音为主的音乐,如:《春风得意》《破茧》《列子御风》《江南好》等欢快的乐曲。
专家介绍
岳阳医院心病科副主任医师
中医学博士、岳阳医院心衰中心秘书
毕业于上海中医药大学,从事心血管临床工作十余年,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心力衰竭、心律失常、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作为上海近代中医流派临床传承人,定期跟随全国名中医严世芸教授抄方学习。师承虹口区名中医符德玉,长期跟随门诊、病房学习,整理名师相关经验。
核心期刊发表论文6篇SIC 1篇,发明专利2项,科技进步奖1项,参编著作2部,主持上海市教委科研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课题。
专家门诊:周四下午(大柏树总院)